美文示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冠博体育下载官网
今年北邮新增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招生计划为 60人,将依托北邮未来学院进行招生。作为交叉学科专业冠博体育下载官网,北邮“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涉及信息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自动化等多个领域,将利用北邮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结合北邮的信息通信技术特色,培养学生在低空信息传输、无人机远程监控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北邮校长徐坤表示,今年北邮还新增多个联合学士学位和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除往年实施的北邮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外,今年北邮新增与中国政法大学“智慧法学”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以及校内的“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通信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工智能”三个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这些培养项目以不同领域的专业交叉融合为主线,开展交叉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
招生政策方面,北邮今年将在所有省份实施“6保1”的保专业政策。考生报考北邮普通理工科专业组,若考生报满6个专业且不重复,提档后将录取至所报考的专业志愿之一,不会出现专业调剂。同时,北邮对于除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外的其他专业实施转专业申请零门槛政策,也即“转出不设限,转入有考核”。学生在大一上学期结束和大一下学期结束时,分别有一次申请转专业的机会。此外,北邮元班保研比例零差额。北邮本硕博贯通培养实验班“元班”冠博体育下载官网,按计算机类(元班)、电子信息类(元班)两个大类招生,培养信息科技领域卓越工程师和领军人才。完成实验班本科阶段学业综合评价要求的学生,均可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集成电路、网络空间安全、关键基础软件等国家急需人才领域的学科或方向范围内获得本硕博贯通培养。
“专业大类100%相近或相似专业,无冷门。”北邮副校长彭木根介绍,北邮绝大部分专业以大类方式招生,专业大类的设置非常精细和规范,每个大类包含的专业基本上属于同一学院,且包含的专业数不超过4个,都是相近或相似的专业,专业分流时不存在同一大类冷热专业差别明显的情况。另外,北邮人工智能通识教育100%全覆盖,各专业均实施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培养,且所有专业设置“前沿交叉技术”“AI+专业交叉”两个专业课程群,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共情能力等超越机器的核心竞争能力。
冠博体育下载官网
林尚立表示,人文学科担负着道德教化、精神指引、文化继承、文明发展的重要使命。中国人民大学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教学与研究,着力打造新时代“卓越的人文学科”,以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当前,人文学科正面临迫切的内涵建设需求与严峻的转型发展压力。面向新时代新征程,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深耕知识体系建构、深化人文领域交流互鉴、推动科技与人文协同,使人文学科能够承典塑新、薪火相传、力行致远。
张晓宏表示,人文学科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力量,苏州大学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嘱托,加强“人文经济学”等重大命题和标识性概念的研究;持续探索将苏州文化、江南文化转化为全球叙事资源,推动江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立新型文科科研平台集群,推动AI与人文等跨学科攻关。面对新问题、新挑战,苏州大学将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推动数字人文研究,打造国内人文创新的“示范区”和国际人文交流的“新窗口”,推动构建具有江苏特色、中国气派、世界影响的人文学术体系。
刘西忠表示,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到“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人文学科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坚定文化自信中书写着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篇章。近年来,江苏社科界自觉扛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文化使命。面向未来,江苏将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冠博体育下载官网,积极以“人文视角”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人文价值解码现代化规律、以人文智慧驱动创新转型、以人文精神培育文明风尚,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火热实践中,书写人文与时代交融的新篇章。
刘博表示,苏州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示范效应的地方样本之一,通过古城保护展现人文传承的智慧、利用人文理念赋能科技创新的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搭建通向未来的桥梁,不断书写着人文精神与现代文明的双向奔赴。苏州将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全力支持人文学科与地方实践的深度对话,不断深化人文学科与现代产业的跨界研究,为“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跃升提供理论支撑;不断优化中国话语的世界传播方式冠博体育下载官网,用苏州文化、苏式生活等标识性文化符号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中国理念。
《中国人文学科发展报告》系统总结当前中国人文学科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包含总报告与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哲学、艺术、数字人文等分报告,提出提升思想力、更新知识体系、重建宏观视野、构建全球人文研究对话平台与公共网络、协同科技与人文等人文学科发展的可能方向。
国家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平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国家一级教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吴晓明,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教授杨慧林冠博体育下载官网,苏州大学讲席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尧分别以“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学”“何为文明?——关于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中国学术的自我主张”“文明互鉴与对话式研究”“重建人文学科阐释世界的能力”为主题作主旨报告,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人文学科的坚守与发展,系统展现了当前人文学界在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创新之间的同向共振,进一步深化人文研究、弘扬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