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示范
陈广江:杜绝“芙蓉王”式交易,护航城市烟火气
米乐m6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2023年5月,赵师傅从某公司承接了一酒店改造工程,同年12月竣工后,该公司以资金不足为由,一直拖欠赵师傅等9人工资28万余元。他们来到新吴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寻求帮助,在劳动监察、劳动仲裁、法律援助、法院的会办调处下,与公司达成了分期支付的协议,并形成了调解书。赵师傅他们春节后又回到新吴区打工。
新吴区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突出实体运行、实战应用,注重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完善了“1+6+N”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着力构建大综治、大信访、大维稳格局,为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新吴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24年以来,区综治中心累计接待处理群众各类事项26110件,“‘进一扇门,聚一份力,暖一片心’的初衷正在逐步成为美好现实,群众推开综治中心大门,感受中心用心用情开启群众心扉,双向奔赴,共同营造更具活力的经济社会新秩序。”无锡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新吴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庆春说。
今年2月11日8时52分,江溪街道太湖花苑第二社区综治中心建立了居民老丁与楼上邻居因漏水发生激烈争吵的工单,社区在调解无果后,同日11时由社区综治中心通过“无锡市‘一站式’平台群众来访登记处置应用场景”提交到江溪街道综治中心;同日16时17分,江溪街道综治中心签收后,组织相关力量开展调解,终因邻里积怨太深,调解未果;2月14日15时30分,街道再次通过“应用场景”平台,将问题提交到新吴区综治中心;同日15时32分,区综治中心分流督办科将这个工单派发给区综治中心的矛盾调处中心。专职调解员接单后,分析了前期调解情况,判断漏水原因并划分责任归属,随后组织进驻区综治中心的法院、住建、物业等部门人员一同参与调解米乐m6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形成了分清责任后各担其责彻底解决漏水问题的方案,化解了这个棘手的矛盾。
新吴区综治中心建立“一体五翼,多方联动”的运作新模式,即以1个综治中心为主阵地,汇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人民来信来访接待、诉讼与非诉讼(两诉)对接、网格化服务管理指挥等多个中心,联动区法院、检察院、人社、住建、教育、公安分局等19个部门,整合信访、调解、仲裁、诉讼与非诉讼等综合治理方式,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定位,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创新方式、优化流程,加强全区综治中心工作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目前中心常驻工作人员125人,日平均接待群众120余人次,办结率超过98%。
新吴区综治中心在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的基础上,强化6个街道、126个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各街道根据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建立重大矛盾风险“1+5+N”工作机制,由街道政法委员担任召集人,成员由政法和社会治理办公室、派出所、警务工作站、人民法庭、司法所5家常设部门和N个责任部门(单位)组成,依托“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建立重点场所、重点时段、重点人群应急响应机制,充分释放社会治安防控及多元解纷新动力,最大限度发挥、拓展单元值守巡防、先期处置、信息联动等群防群治作用。
在突出基层矛盾纠纷逐级分流、三级联动、全面化解过程中,该区内部厘清区、街、村(社区)三级中心的功能职责,外部建立“1+2+3”逐级移送委托调解流程,实现矛盾化解主体衔接、制度衔接、程序衔接、效力衔接,构建多元协同、联动顺畅的工作体系。内部多方位拓宽情报信息渠道,切实把预警触角延伸至各个末端环节,将治理重点从事后转向事前。他们在社区综治中心突出完善“警网融合”工作机制,通过机制创新、力量整合,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推动在全区村(社区)有序实施。截至目前米乐m6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累计走访服务各类特殊人群、重点人群1.3万余人(次),常住人口56.6万人(次),出租房42.1万次,发现并及时处置各类隐患6.3万余起米乐m6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介入调解各类纠纷6700余件。
米乐m6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当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李亮在新闻发布会上解读说米乐m6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的适应性,更好地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激发城市活力,推动人民城市建设,是规划体检评估工作的重要使命。新版城市规划体检评估把城市安全韧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近年的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中举一反三,增设“蓄滞洪区和城镇开发边界重叠面积”指标,引导城镇科学布局,减少灾害损失。
评估还专门增加了老旧燃气管网改造进度及管道安全距离控制、电动自行车停车场所空间保障、建筑垃圾处置场地设施空间保障等方面的监测评估内容,着力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我们加强了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引导。比如,强化了对空间矛盾冲突的及时识别,指导各城市定期监测各类自然资源空间布局、“三区三线”实施、规划传导衔接等方面的矛盾冲突情形,针对性地完善规划及管理政策,既牢牢守住底线,也保证规划的合理优化空间,统筹好保护与发展。
“我们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李亮举例说,比如,把“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评估提级为各城市的必选动作,分项对中小学、养老设施、文体设施、卫生服务设施、菜市场(生鲜超市)和足球场地等步行5分钟或15分钟覆盖情况,和通勤时间、人均公园绿地、自然文化遗产数量等开展定期体检评估,引导城市及时补齐短板,促进各类设施供给充分、布局优化,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2021年6月,自然资源部印发行业标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在全国确立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制度。至今,该项制度已运行将近4年,及时发现了一些工作的不足和短板,促进了政策精准度的提升,推动了“多规合一”改革的深化,也使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然,也出现了一些急需完善的方面。因此,自然资源部组织对《规程》进行了修订。
除上述内容外,新版城市规划体检评估牢牢抓住“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要求,重点围绕提高城市的宜居性、韧性和智慧水平,调整完善了评估指标和评估重点;加强了“人口集聚”“空间集约”“城乡融合”“对外联通”等方面的评估内容,设置了“都市圈1小时人口覆盖率”等具体指标,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还强调数字化、智慧化方法运用,并专门开发一个数字化工具,供有需要的地方选用,指标填报、计算、展示、分析等全环节都可以在线完成。